七月的天空,流光溢彩、絢麗多姿;七月的黨徽,金光閃閃、噴射光芒。在黨的百年華誕“七一”來臨之際,為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共云南興博進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黨支部于2021年7月2日上午到文山州博物館參觀館藏文物、建黨100周年專題集郵作品展和了解文山發展歷史。

文山州博物館于1990年4月25日建立,面積為1808平方米,擁有4個展廳和1個文物庫房,博物館二樓的固定展廳,由歷史篇《文山記憶》、銅鼓篇《銅鼓故事》、民族篇《多姿民族》三個展廳構成,里面總共收藏了各類展示物5300余件。
首先,全體人員隨著解說員了解《文山記憶》的歷史背景。主要展示從舊石器時代到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之間的歷史。這一部分最為值得關注的首先是“西疇人”,它是文山州境內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晚期智人,生活在距今5至10萬年前。


1927年中共云南特委書記王德三在文山德厚灑戛竜成立了文山地區第一個黨支部,嚴英武任黨支部書記,支部有楊立人、向鎮弼和李國棟等。1928年3月在小塘子成立了苗族農民武裝游擊隊,積極開展農運、統戰、學運。為廣泛開展革命活動、進行五幢斗爭和接房文山作出了重要貢獻。


其次,參觀《銅鼓故事》的銅鼓文化陳列。目前館藏銅鼓共計40面, 包括了銅鼓學術界認定的全部八個類型,即萬家壩型、石寨山型、冷水沖型、遵義型、 麻江型、靈山型、北流型和西盟型。
文山州博物館是目前全國所有博物館中館藏銅鼓類型最豐富、最全面的博物館。這些銅鼓類型中,有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時間最久遠的萬家壩型大各大銅鼓,有色彩最為精妙的石寨山型古木銅鼓,有才從廣南牡宜西漢墓葬中發掘出土的紋飾精美的牡宜銅鼓。文山州現存銅鼓143面,是名副其實的“銅鼓之鄉”,是世界銅鼓學術界認定的銅鼓發源地之一和銅鼓文化向東南亞傳播的主要通道。



再次,欣賞了《多姿民族》展廳的各民族特色服飾和生活勞作。“文山是由11個民族組成的一個大家庭,在這里我們把各少數民族的服飾展示出來,還提供了一些各民族融合發展的畫面,以這樣的方式去傳承少數民族文化,同時也是為民族團結發展提供教育基礎。"講解員說道。展廳內藏有文山州十個少數民族的精美服飾,這些服飾中,尤其以壯族、苗族、彝族、瑤族的服飾最為精致。每一個民族中不同的支系都有著不同樣式的服飾,這些服飾與周邊省市的同一民族的服飾既有相似之處,又更多地體現出文山獨特的地域性,呈現出“小同大異”的風格。這些民族服飾精美的圖案,全系手工制作,無不反映了各少數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進程中的服飾文化,最能反映文山各民族的生產與生活。



最后大家自由參觀為慶祝建黨100周年設立的臨時展廳和專題集郵作品展。




百年華誕心向黨,革命薪火代代傳。此次活動旨在讓大家了解,關注文山發展歷史,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提升民族團結意識,給人們以知識的汲取、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從而牢記“跟黨走,聽黨話,感黨恩”的歷史結論。